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【讲述身边的好人故事】王海生:28年爱洒乡村邮路

    信息发布者:Li依依
    2018-01-03 11:24:18   转载

    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,邮递员迎着风雨投递书信已并不多见。然而,在东寺头乡,有一位邮递员却每日一家一家地爬台阶步行投递,且这一干,就是28年,他叫王海生,48岁,就职于东寺头乡邮政代办所。


    回忆起当年刚刚踏上这条邮路的情景,王海生仍然记忆犹新:“我是 1989年开始投递工作的。那年,跑我们村的邮递员因为收入低、条件差,不愿再干了,要外出打工,听到这个消息,我就自告奋勇向邮政局申请,接下了这个活,没想到这一干就是28年。”



    王海生负责的邮路主要由20个行政村组成,全程134公里,一面是陡峭的岩壁,一面是深深的山沟,路边上、山沟里都是山上滚落的碎石,有些邮路地处偏僻的自然村,他靠步行,翻山越岭;雨季一来,泥泞不堪,他便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泥泞的小路上,也不知摔了多少跤;在炎热的夏季,他冒着高温酷暑坚持投送,汗水反复浸湿衣服,但他从来没有叫过苦、喊过累,及时将邮件送到大山深处的村民手中。”


    “能方便乡亲们,就是我最高兴的事情。”这是王海生常挂在嘴边的话。在邮路上,他经常无偿帮老乡干点力所能及的事。农忙时候,乡亲们会让他带种子、杀虫剂、农药。农闲时,乡亲们让他捎一些烟、酒、肥皂之类的生活用品。只要大家需要,他二话不说从不推拖,老乡们被他的付出所感动,常和他说:“你有需要也可找我们”。



    每日奔波辛劳,不仅工资低,身体也吃不消,当问到王海生,想没想过换别的工作时,他停顿了一下,摇了摇头,“我没有想过,自己从小在这里长大,人熟地熟,我要不干了,就没人送信了。”


    近年来,全国上下吹响了“扶贫攻坚战”的号角,在政府帮扶下,各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都修起了水泥路,加之互联网的普及,农村网购邮件与日俱增,所里的业务量急剧攀升。为提高工作效率,保证投递服务质量,所里给他配备了三轮摩托车。王海生笑着说:“今天还是少的,快过年了,包裹、信件、报刊会越来越多。”


    “ 路修好了,我能更快的把信件和包裹送给乡亲们。这个变化真的是太大了!” 王海生感慨到,“我服务的邮路,现在已经摆脱泥泞的状况变成了水泥路,我用三轮摩托车代步,更快更方便了,虽然有些地方目前还是土路,但是可以通三轮摩托车,对比以前的状况,那真是好太多倍了!”



    送邮件的路上,总有人和王海生打招呼。“老王,有我家包裹没有?我那打工的孩子说要寄东西回来。”“王师傅,进来喝口水再走。”那一刻王海生心头一热,“山里人不会表达,不会说什么漂亮话,但是我这心里真热乎。”村里一位大爷激动地向我们说起他,“雪地里走着那,雨地里也走着那,忙啊,忙的可都是大家的事啊”。说起这些夸奖,王海生显得很羞涩。


    王海生告诉记者,支撑他坚持下来的,是乡亲们的信赖和认可,“我和乡亲们跟亲人一样,彼此之间都舍不得。” 


    投递工作让王海生经常接触到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,为了能帮助这些孩子多读书,让他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,王海生就萌生了为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爱心捐赠课外读物的想法。“王海生的工资本来就不高,家境很一般,两年来,他自掏腰包为我校20多名儿童捐赠各类书刊近400多套。”安咀小学校长激动的告诉记者。


    王海生说:“我只是希望孩子们能够热爱读书,好好学习,快乐成长,只要有需要,我会继续资助这些孩子,并会一直坚持下去……”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